独家 | 周鸿祎反思智能硬件:决不能再免费了!

口述|360公司创始人 周鸿祎

整理|麻策

编辑|王冀

6月15日,黑马成长营导师、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再次来到黑马课堂,与学员们分享最近一年来,他对互联网和创业创新的最新观点.他认为,智能硬件前景依然看好,并且未来智能硬件将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而智能硬件也将不再延续传统互联网的免费模式,要真正靠硬件本身盈利.

周鸿祎此次开讲,也是创业黑马学院举办的“创业直播挑战赛——大佬招徒”活动内容之一,在花椒与学吧平台围观人数高达150万.同时,共有1088位创业者在线上报名,欲拜周鸿祎为师.最终入选者,将获得周鸿祎亲自指导,以及与360发生深度合作的机会.

下为周鸿祎讲课实录:

我依然对智能硬件有信心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它对产业做了一个总结,认为智能硬件不是未来的方向.我觉得我们可以总结到底哪里做错了,比如是不是对用户的需求把握不准,或者问题到底出在硬件上还是出在云服务上,但是,不能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特别牛的智能硬件公司,就去否定这个行业.

现在大家都说智能手机是智能硬件里面最刚需、最大的市场.但是,你回过头来想,2007年乔布斯推出了iPhone,到现在差不多快10年了,你再想一想安卓在过去大概七八年的发展;再往前回溯,很多人没有看到iPone并不是第一部智能手机,你会发现在这条路上已经经过了20年的发展,才有今天智能手机的开花结果.今天的智能硬件只经过最多三五年的发展,我相信智能硬件还处在2008年、2009年,安卓刚出来那个时点中.

我依然对IOT的万物互联有信心,只是稍微需要有点耐心.它不会像当年的千团大战,一夜之间如潮水一般退去.在这条路上,我非常尊重那些失败的公司,市场一定是很多人前仆后继去探索,那些失败的经验教训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整个产业就是失败者孕育了后来的成功者,才能向前发展.

对于智能硬件,大家过去的思路是错误的

智能硬件没有取得像手机这么巨大的市场.我最近也在反思,过去大家的思路是错误的.

第一个错误:认为把一个物品联网就是智能硬件了.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很多智能硬件产品做出来,其实消费者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有一段时间,我们家里的风扇、洗衣机、电冰箱,因为里面加了一个微处理器,能有一些简单的程序控制功能,就一夜之间都冠以什么电脑洗衣机、电脑微波炉,卖得比较贵,都说这个东西是纯电脑控制的,最后大家明白了,就是加了一个微处理器,让一些功能变得稍微方便了一点,但是没有带来真正本质上的变化.你说把这个东西联上网之后,它就智能了吗?就信息家电了吗?就万物互联了吗?比如大家去日本买电饭煲,我在家里遥控一个电饭煲有什么意义呢?谁来掏米?谁把米倒进锅里?

你会发现,盲目地把任何东西联上网,还是违背了一个问题:当你把一个物件智能化的时候,你应该想一想,你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给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第二个错误:我们觉得给一个东西放一块智能芯片,里面有一个操作系统,或者非要生硬地给一个硬件配上一个APP,就觉得这叫智能硬件了,其实这个思路也是错误的.你让一个物理设备有了一套安卓的智能系统,只代表它有了这种能力,但是与手机真正连接起来之后,你永远要构思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用到它.

我讲一个例子,我们原来也做了智能路由器,确实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功能,也花了很多努力给路由器做了一个APP,但是后来发现路由器就是设置的时候需要,一旦设置完了,路由器离你的距离是非常远的,一般放在墙角,放在电脑桌的下边,或者放在哪个柜子的后面,你没有太多时间去打开这个APP.我们还有很多硬件,设置不方便,为了让用户打开这个APP,说这就是智能硬件了,它都违背用户的本性的尝试.

再比如,有人做了一个万用摇控器,用红外来遥控家里的家电,再用手机去操控这个硬件.还有一些人做智能灯泡、智能开关,晚上起床的时候,先啰啰嗦嗦摸手机,找到APP,找到自己的灯,点一下,把灯给打亮.大家不要觉得可笑,包括我在内,我们这些做智能硬件的人,这都是我们创新路上必然要做的尝试.把这种例子举了,你要想一想我们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APP而APP.

真正的智能硬件一定要与人工智能结合

我觉得真正的智能硬件,一定是要跟云端人工智能的大脑、人工智能的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实智能硬件更多的只是智能服务与用户之间的一个窗口、一个桥梁,因为智能硬件本身的CPU不可能有太多人工智能的能力,真正人工智能的东西应该放在云端,无论是语音的识别、语音的理解、图象的识别,这样的话,智能硬件拥有了云端智能的能力,它才能真正的被叫成是一个智能硬件.

所以,智能硬件,智能两个字,过去我们以为是里面有了安卓,或者里面有了Wi-Fi就叫智能硬件,今天我觉得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它一定要与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的云端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当智能硬件真正有了这个能力,才能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否则的话,就跟当年的洗衣机加了单片机就叫电脑洗衣机一样,最后大家发现还是个洗衣机,不能产生真正革命.

我们要扪心自问,你是否真的给用户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智能手机确实是革命性的,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取代了过去很多的设备,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果今天很多硬件,如果只是加了一个智能芯片,只是连了一个网,这不是大的创新,甚至都谈不上革命,还只是一种在卖点层面上的增加.

我举两个例子,我们在智能硬件方面也做了探索,也交了很多学费,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比如我们做的智能手表,最早的时候,功能很简单,就是让父母使用,但是小孩子不爱用,因为小孩子是特别喜新厌旧的.后来又加了电话功能,小孩子随时可以跟父母通电话.原来苹果手表也只是一个手机的附庸,据说苹果下代手表要脱离苹果手机.但是,小孩子也不可能太频繁地给父母打电话,我们后来就意识到,在手表上还是要做出根本性的创新,所以我们最新的一版,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重新做了一遍.这一版手表刚发布,给我两个小孩子戴,能够做到小孩子爱不释手.

我们也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团队,把手表跟语音识别功能、聊天功能连起来了,所以小孩子用这个手表就能够对话.比如小孩子问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天为什么这么蓝?我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每天把小孩子问的问题汇总成列表,发给他的父母,让父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窄,但是非常实用的场景,让小孩子可以跟这款手表交流.真正把它跟人工智能结合起来之后,这个产品才会给了小孩子一种跟原来产品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同样,我们也在做汽车记录仪.汽车记录仪也是刚需,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并不多,因为并不是每天都会有刮蹭.我们在汽车记录仪上面放了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可以看到路面发生的情况,一方面可以为自动驾驶打下一些基础,可以提示你跟前车的距离,或者有没有人突然在你面前横穿马路,或者提示前方突然有一个障碍物,因为CPU的反应能力还是比人的反应能力快.我就在想,如果它能自己判断路面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可以自动把路面的场景拍一张照片,或者拍一个短视频传上去,我们就能得到特别多的路面信息.所以,我最近在重新思考智能硬件,原来我曾经说重新发明轮子的时机到了,这句话对了,是可以重新发明轮子了,但不是简单加一个智能芯片在里边.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硬件里难度最高的.它的导航服务肯定在云端,但是汽车的响应速度要求非常快,以目前的4G网络,甚至5G网络都未必能达到,万一网络卡了一下后果不堪设想.

做自动驾驶要把多套计算能力很强的电脑放在你的车里,目前怎么把它缩小,这个都还没有解决.所有做自动驾驶汽车的后备厢一打开塞满了东西,因为要放很多电脑.但汽车实际是一个例外,我们通常所指的智能硬件还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智能硬件.

我也非常认同李开复的观点,未来在无线互联网之后,一定是一个智能的互联网,而且是人工智能.你会发现,人工智能互联网与智能硬件的结合是特别天然的结合,为什么?除了我刚才讲的这些智能的功能,能够让你的硬件产品真正产生脱胎换骨的革命性的变化,还有一点,很多智能硬件跟手机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它们不具备手机的操控界面.

为什么苹果的Siri这么多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为主流应用?因为你一旦把手机掏出来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真的不是对着手机说话,最好的方式是手指的触摸.比如很多人老幻想对着手机说,我今天要订餐,今天很多年轻人订餐,他没有想清楚要吃什么,他打开一个订餐的APP,里面第一页的推荐没准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包括你想订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时候可能触摸、点击、滑动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但是,很多智能硬件可能没有一个触摸屏,也没有一个键盘,也没有一个屏幕.

对这些智能硬件来说,最有利的方式就是语音的交互,智能硬件能够看得见,语音的交互使智能硬件能够听得懂,当然还有语音合成,真的要做,还需要很多细节.比如在车里面看手机一定是最不方便的,语音一定是最简单的,但是很多人车里有语音功能,为什么不爱用?你会发现还是人工智能做得不好.有时候你跟电脑对话,会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似的,你得等它说完了,你才能说,现实生活中不是这样的,你不会有耐心等着它,每次一个回合、一个回合地去交流.所以,要把人工智能做好,还是需要很多真正细节上的工夫.

人工智能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就提出来了,只不过原来的计算能力做不到,还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比如有个小朋友,你说这是只猫,他看一眼就能记住,这才是真正的人类智能.你想让电脑认识猫,给它看一张照片不够,大概得给它看100万张,下次看第101万张照片,它才能认识那是猫,所以需要大数据.在没有互联网,没有大数据的时候,数据基数也不存在,所以需要云端数据的提升、计算能力的提升.旧有的深度学习算法,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发挥着作用,但也没有那么神话,也不可能在一到两年就改变了世界.但是我觉得人工智能也好,智能硬件也好,在未来万物互联的世界里面,这两个结合起来会有巨大的空间.

这是我对智能硬件的一个反思.大家做智能硬件,可能把它想的太简单了.深圳有很多山寨厂,真的很了不起,干了很多年,做硬件速度很快,一年也有很多销量,虽然利润率不太高,至少做硬件的能力相当强.但是,北京很多团队不懂得做硬件,APP配上之后,东西也没有卖几台,有了众筹的东西,马上给投资商叫出来,很多公司变成独角兽了,估值就是多少亿.我也看不明白,你跟深圳的公司比,你还没有供应链,还没有采购能力,仅仅就是比别人多做一个APP,结果这个APP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也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要用你的APP.这样的泡沫破灭不就是理所当然吗?如果这样的公司都说自己成功了,获得了很高的估值,这个是不对的.

硬件不能走互联网免费模式,必须挣钱

我在互联网时代写了一本书,鼓吹免费.我觉得免费是对的,因为你做一个网站或者一个应用,它的成本固定,用的人越多,边际成本越低.后来这套免费理论在O2O领域被滥用了,一个是边际成本不固定,包括这里面隐性的成本,交通上门的成本、路上时间的成本,所以就导致大家都亏损的很厉害.当然有一些应用,比如像Uber或者滴滴,因为本身瞄准的是刚性需求,他们希望通过补贴在市场形成垄断,最后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分账.但是,很多O2O没有能力做到这一步,高额的补贴,就是拿着VC的钱,补贴了北上广深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硬件方面,我发现硬件跟着互联网手机的模式喊免费、喊零利润、喊不挣钱,这个思路是不对的.我觉得手机是个特例,因为手机现在已经基本上变成每个人的器官.手机成了你唯一的一个信息入口之后,即使手机的硬件不赚钱,手机里依然还是有很多商业化的机会,比如广告、比如游戏,比如视频.但是很多硬件设备不具备手机这种先天优势,所以盲目地跟着手机去喊硬件不赚钱,要走互联网模式,这条路最终在模式上是不成立的,甚至能够带来巨大的负作用.

今天,一个软件做得好,下载量很快可以到100万.而一个硬件要卖到100万台,这中间的物流能力、供应链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对很多初创团队的要求都很高,即使做到了百万销量,硬件不赚钱,100万用户就算都用你的APP,你希望它变成一个互联网模式,但在互联网里面,这种用户基数和规模还是太少了.

4

如果按照硬件免费的思路,你辛辛苦苦造一辆车,如果硬件不赚钱,请问怎么赚钱?按照互联网的理论,我们一边开车,一边斗地主吗?你一上车,车里面就从头到尾播广告,你觉得这是互联网模式吗?就算用户容忍说这个车是免费的,但坐车上天天就是听广告,它也违背人性.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真的造一辆车,你有巨大的投入,你不求挣暴利,当然还是要挣钱.

如果硬件完全不赚钱,你的互联网模式建立不起来,连持续延续设计的模式都维系不下去.你说大家谈制造业的创新,什么原创的技术,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我觉得硬件,特别是智能硬件,要有合理的利润,硬件本身能支持你的后续研发,否则整个产业链都有问题.

我最崇拜互联网模式的时候,跑到美国去见一家芯片公司的CEO,我说电视要免费、盒子也要免费、手机也要免费,说是你们做芯片的不够革命,你们也应该免费.那个大哥看了我半天说免费没问题,但是谁给我钱呢?我自己想了想,也为当初这句话感到很惭愧.很多东西从伟大到谬误,只有一步,过犹不及.

我今天在这儿讲,可能有些做硬件的听了不高兴,但不是每个硬件都能产生巨大的互联网模式.事实上,一个智能硬件,不应该完全是追求最高的性价比,如果有合理的利润,应该追求把体验做到最好.你买了这个硬件,它能真正给你一个有品味的服务.如果盲目地追求硬件免费,谁都不是雷锋,谁都得养公司.我可以跟股东说回报晚一点,但是股东的投资最终也是要回报的.你也不可能永远靠资本的支撑,最终资本也支撑不了.很多智能硬件没有什么门槛,跟原来卖的东西差不多就是便宜点,加了个APP,这都是所谓的硬件免费.我们今天要把它纠正过来.

有一种硬件免费是羊毛出在猪身上,你可能买了360的智能摄像头,它帮你做监控,或者帮你做云端的存储,可以收你的服务费,但是本质上这个服务费跟你买硬件付出的成本是一个账,它只是换了一种收费的方式.我现在跟很多创业公司讲,人要有点战斗的定力,不要受那些大公司的影响,那些大公司肯定出于资本的考虑.你做硬件的时候要想一想,怎样给用户一种不同的感受,让用户愿意为这个硬件付钱,实现一个良性循环,为你后续的升级打下一个基础.

你准备要花5年到10年做一个事,才会有一个战略的思考.所以今天来看智能硬件,我觉得未来也可能还要经过3年到5年的市场培育.我们回归商业的本质,可能我们公司的耐心和持久力,才会更久一点.

独角兽不仅是10亿美金估值,更要创造独特的价值

互联网公司有种说法叫独角兽,但其实当所有人都是独角兽的时候,独角兽就不稀罕了.

最近美国也有一篇文章在嘲笑独角兽,其实我理解的独角兽的本来含义,是指极少数公司才能够达到的,不仅仅是10亿美金的估值,更重要的是看这家公司不是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产品,是不是创造了一种别人从来没有想过或者没有听说过的东西,这些应该被作为很重要的衡量标准.现在的情况是,不管公司是干什么的,送饭的也好,卖菜的也好,只要估值估到了10亿美金,就给自己冠以独角兽的名称.所以一夜之间独角兽变得满大街都是.

很多概念走着走着,它背后的价值观就变味了.有些公司估值很高,这是没有意义的,还是要回归到一个企业的价值上.这么多人创业,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成功,一定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失败是常态.

成功人士的心灵鸡汤、故事很多都经过了粉饰,经过了加工,唯一的结果是带来了顶礼膜拜.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相互之间分享,曾经做了什么错误决策,某些产品为什么没有做成,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把失败的经验总结出来,反而可以让自己的团队和其他的创业者,有更多的借鉴.

创业精神的本质是“无畏”

我们最近发布了手机品牌的一个slogan,其中有一个词叫“无畏”.今天,我想把这个词分享给大家.

现在大家谈创业,谈怎么寻找风口、猪怎么才能插上翅膀,但这都是战术.我觉得创业的本质是一种无畏.很多人之所以不敢创业,是因为害怕失去拥有的一些东西,实际上是有了太多的负担.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大佬,我一直不觉得我是大佬,而是一直在折腾.我对于新东西确实抱有好奇心,总是想做一些探索,做一些新的尝试.这也是我一直所弘扬的创业和创新的精神.

我觉得整个互联网行业要想往前走,一定需要很多公司不断地探索未知的领域,而这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一定意味着相当高的失败率.现在中国互联网巨头通过综合的资本运作,对整个行业的把控力其实比几年前更强了.为什么同样是巨头,境界会不一样?根源还是太害怕失败,所以就不愿意尝试新东西.

但是有一句话,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巨头都不再去引领创新,我们每个人都马后炮式地嘲笑那些探索者,从上到下都是害怕失败、嘲笑失败的文化,那期望整个行业变成像硅谷一样是不现实的.与美国相比,我们欠缺对失败的宽容和不惧怕失败的文化.如果这个价值观改不过来,我们就会自然地放弃真正的探索,都恨不得等风口来的时候,自己只做风口的那头猪.

我想把“无畏”这个词送给大家.很多时候,你做的事情不一定在当下就有结果.创新的公司,其实都不是等到市场无比火热后再闯进来的投机者.大家可能感觉这两年华为手机势头不错,如果你只研究华为最近两年做了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华为在十几年前就成立了手机终端部门,有很多积累.如果没有这些积累,仅仅靠一些营销技巧,一旦这些技巧大家都学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失去光芒.

#网站推广   最新资讯

相关文章


案例展示

  • 青城马术俱乐部

    323青城马术俱乐部

    公司介绍四川青城马术俱乐部是中国马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及四川马术协会的团体会员,俱乐部隶属于崇州高墩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弘扬马术文化,提倡快乐健身为宗旨,为会员提供休
  • SOLOVE素乐

    289SOLOVE素乐

    公司简介SOLOVE素乐是香港觅客科技旗下针对移动出行而开发3C数码产品的时尚品牌,公司最初由三位设计院士联合创建,并迅速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超过百人的高科技的企业,开发一系列
  • 广州立冠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299广州立冠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立冠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机箱、电源、键鼠、摄像头等电脑外设研发、制造及销售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旗下拥有的自主品牌立冠电源“立冠一代”&ldqu